·常規信息 | |||
---|---|---|---|
基因(座)名稱 | 褐飛虱抗性基因 Brown planthopper resistance-18 | ||
基因符號 | BPH18 | ||
所在染色體 | 12 (已克隆) | ||
BPH18編碼一個CC-NBS-NBS-LRR蛋白,由Os12g37290和Os12g37280共同構成,Os12g37290編碼NBS結構域,Os12g37280編碼LRR結構域。 【突變體表型】
【定位與克隆】BPH18編碼一個CC-NBS-NBS-LRR蛋白,通過精細定位將BPH18定位在27-kb區域內,Os12g37290和Os12g37280一起構成了BPH18基因(Ji et al. 2016)。 【時空表達譜】BPH18主要在葉鞘的維管束表達,這是BPH害蟲取食位點,在葉片和根表達較弱(Ji et al. 2016)。 【亞細胞定位】細胞的內膜,包括內質網、高爾基體、高爾基體反面網絡和液泡前體(Ji et al. 2016)。 【生物學功能】BPH18和BPH26是功能不同的等位基因,BPH18同時參與排趨性和抗生性作用,賦予水稻對褐飛虱的抗性(Ji et al. 2016)。 【相關登錄號】
將本文分享到: |
·ONTOLOGY及相關基因 | |
---|---|
表型特征 | 褐飛虱抗性(TO:0000424) |
生物進程 | 對昆蟲的防衛反應(GO:0002213) |
·參考文獻 |
---|
1. Hyeonso Ji;Sung-Ryul Kim;Yul-Ho Kim;Jung-Pil Suh;Hyang-Mi Park;Nese Sreenivasulu;Gopal Misra;Suk-Man Kim;Sherry Lou Hechanova;Hakbum Kim;Gang-Seob Lee;Ung-Han Yoon;Tae-Ho Kim;Hyemin Lim;Suk-Chul Suh;Jungil Yang;Gynheung An;Kshirod K. Jena Map-based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BPH18 Gene from Wild Rice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Brown Planthopper (BPH) Insect Pest Scientific Reports, 2016, 6: 34376 |
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| 中國水稻研究所 |
Copyright © 2008 CNRRI. All rights reserved. 中國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 版權所有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