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·揚兩優6號 | |
---|---|
親本來源:廣占63-4S(♀) 93-11(♂) 選育單位: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完成人:張洪熙; 孔祥斗; 戴正元; 劉廣清; 李愛宏; 譚長樂; 趙步洪; 徐卯林; 夏廣宏; 黃年生; 劉曉靜; 劉曉斌; 郭勛斌; 韓燕 品種類型:秈型兩系雜交水稻 適種地區: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(武陵山區除外)以及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左邊有品種系譜樹,單擊+號可以逐步展開;如果未顯示+號,可能由于網絡擁擠,請刷新或關閉本頁重新打開... 江蘇省里下河地區農科所用廣占63-4S與揚稻6號雜交選育而成的中秈兩系優質高產雜交水稻組合(張榮枝等, 2008) |
·2005年湖北審定,編號:鄂審稻2005005 | |
---|---|
品質產量:2 特征特性:株型適中,葉片挺且略寬長,葉色濃綠,葉鞘、穎尖無色。抽穗至齊穗時間較長,穗層欠整齊,穗部彎曲,谷粒細長有中短芒。分蘗力及田間生長勢較強,耐寒性一般,后期轉色一般。區域試驗中畝有效穗 栽培要點:1、適時稀播,培育多蘗壯秧。鄂北4月中旬播種,江漢平原、鄂東4月下旬播種。秧齡 適宜范圍:適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區以外的地區作中稻種植。 |
·2005年國家審定,編號:國審稻2005024 | |
---|---|
特征特性: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。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 產量表現: 栽培技術要點: 審定意見:經審核,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該品種熟期適中,產量高,米質較優,中抗白葉枯病,感稻瘟病。適宜在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(武陵山區除外)以及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。 |
·2005年陜西審定,編號:陜審稻2005003 | |
---|---|
·2004年河南審定,編號:豫審稻2004006 | |
---|---|
特征特性:屬中熟兩系雜交秈稻品種,生育期 品質分析: 抗性鑒定:2 產量表現:2 適宜地區:豫南秈稻區種植,一般畝產 栽培技術要點:1、適期播種,培育壯秧:水育秧畝播量1 |
·2003年江蘇審定,編號:蘇審稻200302 | |
---|---|
品種來源:屬兩系中熟雜交中秈稻組合,由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以廣占 產量表現:該組合 特征特性:株高1 栽培技術要點:l、適期播種,培育壯秧。一般5月上旬播種,每畝秧田用種量水育秧為1 適種地區:該組合產量水平較高,穩產性較好,米質優,抗病性好,審定合格,適宜江蘇省中秈稻地區中上等肥力條件下種植。 |
·2003年貴州審定,編號:黔審稻2003002號 | |
---|---|
0 0 0 |
·新品種權申請或公告信息 | |
---|---|
申請日:2001年8月30日 申請號:20010174.9 申請公告日:2002年3月1日 申請公告號:CNA000375E 授權日:2003年3月1日 品種權號:CNA20010174.9 授權公告日:2003年3月1日 授權公告號:CNA000226G 培育人:張洪熙;孔祥斗;戴正元;劉廣清;李愛宏;譚長樂;趙步洪;徐卯林;夏廣宏;黃年生;劉曉靜;劉曉斌;郭勛斌;韓燕 品種權(申請)人: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權(申請)人地址:江蘇省揚州市揚子江北路568號(225007) 代理公司:北京中農恒達植物品種權代理事務所有限公司 代理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18號樓809房間(100026) 代理人:郁書君 | 揚兩優6號是以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兩系不育系Y68s為母本,以中秈品種揚稻6號為父本配制的雜交組合。揚兩優6號的主要特征特性為:莖稈長度中長,莖稈粗細中,莖稈角度中間型,莖稈莖數中,莖稈基部莖節包,莖稈節的顏色淺金黃色,莖稈節間色淺金黃色,莖稈潛伏芽活力中等,主莖葉片數中;劍葉葉片長度中,劍葉葉片寬度中,劍葉葉片角度中間類型;穗長度長,穗抽出度較好,穗類型中間型,二次枝梗多,穗形狀下垂,穗軸扭曲度小,每穗粒數多,結實率高,落粒性中等;穎殼茸毛為短毛,穎尖色白色,芒的分布無,護穎長度中,護穎色稈黃色,穎殼色稈黃色;谷粒長度長,谷粒寬度中等,谷粒形狀細長形,千粒重高;糙米長度長,糙米寬度中等,糙米形狀紡錘形;種皮色白色。與對照品種兩優培九相比,其特異性在于:揚兩優6號葉鞘色綠色,兩優培九葉鞘色淺紫色;揚兩優6號柱頭顏色白色,兩優培九柱頭顏色紫色;揚兩優6號穎尖色白色,兩優培九穎尖色紅色。 |
·參考文獻 |
---|
1. 譚長樂, 王寶和, 薛良鵬, 曹躍先, 李忠芹, 汪南雁, 戴正元, 李育紅, 劉曉斌, 曹坤 兩系雜交水稻揚兩優6號機械化制種高產技術 江蘇農業科學, 2012, 40(12): 74-76 |
2. 李俊周, 韓迎春, 趙全志, 張曉杰, 杜彥修, 張靜, 孫紅正 豫南稻區超級雜交稻揚兩優6號的需水規律研究 雜交水稻, 2012, 27(6): 71-75 |
3. 林麗艷, 陳石品 超級稻“揚兩優6號”種植密度試驗初報 福建農業科技, 2012, (5): 5-6 |
4. 胡萬星 兩系雜交稻揚兩優6號在三明市種植表現及其高產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11, 26(1): 50-51 |
5. 胡日輝, 姚建中, 蘇瑛 揚兩優6號在皖南山區低氮種植表現及高效栽培技術 中國稻米, 2010, 16(2): 67-69 |
6. 陸天泰, 別耀先, 余華強, 李瑞琪, 田永宏 對照品種揚兩優6號在中稻區域試驗中的表現及應用研究 農業科技通訊, 2010, (1): 53-55 |
7. 吳和明, 曹國長, 王新剛, 付玲 揚兩優6號等優質高產中稻品種的鑒定研究 湖北農業科學, 2009, 48(11): 2663-2667 |
8. 陳睿, 謝小毛, 張曉琳, 莫玉香, 胡建玉 氮素對兩系雜交稻揚兩優6號產量的影響 湖南農業科學, 2009, (8): 48-49 |
9. 葛小平, 譚春平, 劉國湘 優質兩系雜交稻揚兩優6號高產栽培及制種技術 中國種業, 2009, (3): 66-67 |
10. 梅全志, 藍麗芬 兩系超級雜交稻揚兩優6號在浙南山區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08, 23(1): 50-51 |
11. 陶開戰, 葉杰林, 張向民, 虞和平, 李敬利, 鄭柏林, 張建和 兩系雜交稻組合揚兩優6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08, 23(4): 47-48 |
12. 張榮枝 兩系雜交稻組合揚兩優6號主要農藝性狀與豐產栽培技術 中國稻米, 2008, (6): 48-49 |
13. 魯孟海, 呂樹葆, 楊海兵 揚兩優6號避災高產制種技術 中國稻米, 2008, (4): 68-70 |
14. 洪安喜, 王欣榮, 李仲賢, 李本新, 熊鷹, 石曉陽 兩系雜交稻新組合揚兩優6號在陜西種植表現及其高產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06, 21(3): 60-61 |
15. 趙步洪, 王朋, 張洪熙, 朱慶森, 楊建昌 兩系雜交稻揚兩優6號源庫特征與結實特性的分析 中國水稻科學, 2006, 20(1): 65-72 |
16. 陳翻身 揚兩優6號試驗示范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中國稻米, 2006, (5): 18 |
17. 戴正元, 劉廣清, 李愛宏, 徐卯林, 劉曉斌, 周長海, 張洪熙 兩系雜交稻揚兩優6號的選育及栽培特性研究 中國農學通報, 2005, 21(11): 114-116 |
18. 楊沛, 姜興余, 葉曉玲, 周成剛 超級稻新組合揚兩優6號栽培技術要點 農業科技通訊, 2005, (7): 14-15 |
19. 姜興余, 涂洪江, 左其峰 兩系稻揚兩優6號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 作物雜志, 2004, (6): 30-30 |
·據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歷年匯編數據統計,該品種1982年以來累計推廣超過4393萬畝. | |
---|---|
單年推廣面積,略... |
·以上信息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提供(未經允許,不得復制) |
---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