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![]() |
·Y兩優1號(Y優1號) | |
---|---|
親本來源:Y58S(♀) 93-11(♂) 選育單位: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完成人:鄧啟云 品種類型:秈型兩系雜交水稻 適種地區:海南、廣西南部、廣東中南及西南部、福建、重慶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、河南南部 左邊有品種系譜樹,單擊+號可以逐步展開;如果未顯示+號,可能由于網絡擁擠,請刷新或關閉本頁重新打開...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Y58S與9311配組育成的秈型兩系雜交稻組合(龔亞麗等, 2009) |
·2015年廣東審定,編號:粵審稻2015047(信息來源:廣東省農業廳公告2015年第14號) | |
---|---|
育種者: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:Y 特征特性: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。晚造平均全生育期 產量表現: 栽培技術要點: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。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:Y兩優1號為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。晚造全生育期比對照種粵晶絲苗2號長 |
·2013年國家審定,編號:國審稻2013008 | |
---|---|
選育單位: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來源:Y5 特征特性: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。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,全生育期平均 產量表現: 栽培技術要點: 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適宜在云南、重慶(武陵山區除外)的中低海拔秈稻區、四川平壩丘陵稻區、陜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。稻瘟病重發區不宜種植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 |
·2008年國家審定,編號:國審稻2008001 | |
---|---|
特征特性: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雜交水稻。在華南作雙季早稻種植,全生育期平均1 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,全生育期平均 產量表現: 2 栽培技術要點:1.育秧:適時早播,秧田每畝播種量 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在華南作雙季早稻種植時,熟期較遲,產量較高,高感稻瘟病,中感白葉枯病,感褐飛虱,中感白背飛虱,米質較優;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時,熟期適中,產量較高,高感稻瘟病,感白葉枯病,米質較優。適宜在海南、廣西南部、廣東中南及西南部、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輕發的雙季稻區作早稻種植,以及在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蘇的長江流域稻區(武陵山區除外)和福建北部、河南南部稻區的稻瘟病、白葉枯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。 |
·2008年重慶引種,編號:渝引稻2008001 | |
---|---|
特征特性:該組合屬中秈遲熟兩系雜交水稻。作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 稻瘟病抗性:綜合評價 米質主要指標:糙米率 產量表現:兩年區試, 栽培技術要點: |
·2006年湖南審定,編號:湘審稻2006036 | |
---|---|
特征特性:該品種屬兩系雜交遲熟中秈,在我省作中稻栽培,全生育期1 產量表現:2 栽培要點:4月上中旬播種,每畝秧田播種量 審定意見: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該品種高感稻瘟病,抗寒能力一般。適宜在我省海拔 |
·新品種權申請或公告信息 | |
---|---|
申請日:2005年3月4日 申請號:20050157.7 申請公告日:2005年7月1日 申請公告號:CNA002033E 授權日:2008年9月1日 品種權號:CNA20050157.7 授權公告日:2008年9月1日 授權公告號:CNA001753G 培育人:鄧啟云 品種權(申請)人: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 品種權(申請)人地址: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(410125) 代理公司:北京中農恒達植物品種權代理事務所有限公司 代理公司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6號錦秋知春花園3座2401室(100088) 代理人:萬宜珍 | 本申請品種是以Y58S為母本,以揚稻6號為父本配組雜交而成的雜交種。 |
·參考文獻 |
---|
1. 朱堅, 石麗紅, 田發祥, 霍蓮杰, 紀雄輝 不同施氮量對超級稻Y兩優1號碳氮積累特性的影響 雜交水稻, 2012, 27(5): 72-76 |
2. 屈楚順, 陳勝平, 李春萍, 張蓉, 侯月紅, 彭既明 永定區超級雜交中稻“種三產四”豐產工程示范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12, 27(3): 47-48 |
3. 張艷貴, 宋忠華, 周玉, 寧金花, 沈迪 不同測定時間對水稻結實率的影響 雜交水稻, 2011, 26(5): 58-59 |
4. 李陶義, 吳春紅, 李定國 Y兩優1號在嘉禾縣豆—超級稻連作模式示范中的表現及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11, 26(3): 42-43 |
5. 羅連光, 田昌, 顏應成, 劉朝暉 無機肥配施生物有機肥對超級稻Y兩優1號產量及碳氮代謝的影響 雜交水稻, 2011, 26(1): 61-64 |
6. 周繼勇, 陳紅怡, 肖層林, 劉愛民, 肖為一, 易圖華 兩系雜交水稻Y兩優1號母本直播制種特性初步研究 雜交水稻, 2010, 25(6): 31-34 |
7. 王曉玲, 許鳳英, 馬國輝, 田小海, 劉昊 不同劑型和用量立豐靈對Y兩優1號抗倒性和產量的影響 雜交水稻, 2010, 25(6): 44-47 |
8. 武美燕, 田小海, 蒿若超, 馬國輝, 王曉玲, 湯海濤, 龍繼銳 不同類型復合肥料對超級雜交中稻Y兩優1號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 雜交水稻, 2010, 25(5): 45-47 |
9. 周繼勇, 肖層林, 劉愛民, 肖為一, 易圖華, 青先國, 劉建兵 兩系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母本直播制種技術 雜交水稻, 2010, 25(1): 28-30 |
10. 李學武, 魯亞軍, 鄭明川, 熊振建, 李玉琴, 李春蘭 超級稻Y兩優1號不同栽培方式的產量和經濟效益的比較研究 中國稻米, 2010, 16(1): 52-53 |
11. 梁海軍 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在湖南祁陽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09, 24(4): 43-44 |
12. 龔亞麗, 魯克有, 王勝寶, 劉鉑, 周凱, 龔亞茹 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在陜西漢中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09, 24(5): 50-51 |
13. 雷貴明, 秦守旺 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在廣西靈川縣示范表現及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08, 23(3): 51,71 |
14. 唐茂軍 兩系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在桂林市的種植表現和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08, 23(4): 49-50 |
15. 李杰, 譚保欽, 曹慶華, 李文祥, 凌霜云, 鄧啟云, 彭既明 兩系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在湘中作“一季稻—再生稻”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雜交水稻, 2008, 23(4): 51-53 |
16. 馬國輝, 龍繼銳, 戴清明, 周靜 超級雜交中稻Y兩優1號最佳緩釋氮肥用量與密度配置研究 雜交水稻, 2008, 23(6): 73-77 |
17. 龍繼銳, 馬國輝, 周靜, 宋春芳 緩釋尿素對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生長發育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雜交水稻, 2007, 22(6): 48-51 |
18. 賀才明, 劉青桂, 劉思鄉, 謝高紅, 蔡冬華 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平衡施肥技術研究初報 雜交水稻, 2007, 22(2): 48-50 |
19. 朱校奇, 鄧啟長, 李杰, 鄧啟云 超級雜交稻Y兩優1號“頭季稻-再生稻”示范表現及關鍵技術 中國稻米, 2007, (4): 53-55 |
20. 陳星霏, 李步勛, 易振華, 張嵐 兩系超級雜交水稻新組合Y兩優1號優質高產制種技術 雜交水稻, 2006, 21(6): 40-42 |
·據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歷年匯編數據統計,該品種1982年以來累計推廣超過3997萬畝. | |
---|---|
單年推廣面積,略... |
·以上信息由中國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提供(未經允許,不得復制) |
---|